卡巴薩——也叫Axtase或Skakeres,傳于西班牙。在干的葫蘆瓜上套上一個用繩和種子織成的網,在搖晃時會發(fā)出聲音。也有一些卡巴沙的網串上貝殼、木珠、瓷珠或玻璃珠,現(xiàn)代的網也會用尼龍繩編織而成。至于在學校里音樂課使用的卡巴沙,就大多改成一個圓輪的形狀,上面套上一排排的鋼珠了(如下圖)。演奏卡巴沙的時候,手持著較小的一端在大腿或手掌上輕輕地拍就可以了。
贊
評論
收藏
更多
管子一種雙簧吹管樂器,歷史非常悠久。管子起源于古代波斯,也就是現(xiàn)在的伊朗。在中國古代它曾稱為”篳篥”或”蘆管”。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,管子已經成為中國新疆一帶通用的樂器,后來,管子傳入中原,經過變化發(fā)展,它的演奏技藝得到了不斷豐富和發(fā)展。現(xiàn)在,管子廣泛地流行于中國民間,成為北方人民喜愛的常用樂器。 管子的音量較大,音色高亢明亮、粗獷質樸,富有強烈的鄉(xiāng)土氣息。管子的構造比較簡單,由管哨、侵子和圓柱形管身三部分組成。管子的用途很廣,可用來獨奏、合奏和伴奏。尤其在中國北方的一些樂種里,管子是非常重要的吹管樂器。
0
3
葫蘆絲,是流行于傣、彝、阿昌等民族的樂器,又叫葫蘆簫。葫蘆絲是簧管樂器,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間曲調,適于演奏旋律流暢的樂曲或舞曲。這種樂器用半截小葫蘆作為音箱,以三根長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蘆內,在插入葫蘆內的竹管下端,都嵌有銅質簧片,中間較長的一根竹管開七孔 ( 前六后一 ) 。吹奏時,口吹葫蘆細端,指按中間竹管的音孔,在奏出旋律的同時,左右兩根竹管同時發(fā)出固定的單音,因而能吹奏出各種和音。葫蘆絲音色柔和,常用于獨奏和合奏。阿昌族的葫蘆簫和傣族的相似,阿昌語稱“拍勒翁”,用葫蘆和金竹管制成。吹管長 6 厘米,主管長 50 厘米,副管分別長 33 和 17 厘米,在兩支副管靠近主管的一側,分
0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