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牧(?-前229年),嬴姓,李氏,名牧,柏仁人(今邢臺隆堯),戰(zhàn)國時期的趙國軍事家,與白起、王翦、廉頗并稱“戰(zhàn)國四大名將”。
贊
評論
收藏
更多
林永升(1853-1894)字鐘卿,漢族,福建侯官(今福州)人。福州船政學堂第一期畢業(yè),參加了中國近代海軍學校的第一次遠航實習,周歷南北洋。后以千總任福州船政學堂教習。1877年作為中國海軍第一批留學生赴英國皇家海軍學校深造,在英國海軍裝甲戰(zhàn)列艦"馬那多"號實習?;貒笳{入北洋升任守備、都司,曾任"鎮(zhèn)中"艦管帶,1887年赴英國接收"經(jīng)遠"艦,升任游擊管帶"經(jīng)遠"艦。北洋成軍后升任左翼左營副將,后遷至總兵。林永升陣亡后,清政府以其在海戰(zhàn)中"爭先猛進,死事最烈",照提督例從優(yōu)議恤,并追贈太子少保。
0
3
鄧世昌(1849-1894),近代著名海軍將領,祖籍廣東番禺,中日甲午戰(zhàn)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,在1894年9月17日海戰(zhàn)中捐軀報國。鄧世昌及其將士壯烈殉國后,舉國上下一片悲憤,威海百姓自發(fā)出海打撈英雄們的尸體,當?shù)亓鱾髦巴ㄉ藤u國李鴻章,戰(zhàn)死沙場鄧世昌”的歌謠。
鄧世昌犧牲后舉國震動,光緒帝垂淚撰聯(lián)“此日漫揮天下淚,有公足壯海軍威”,并賜予鄧世昌“壯節(jié)公”謚號,追封“太子少?!?,入祀京師昭忠祠,御筆親撰祭文、碑文各一篇。李鴻章在《奏請優(yōu)恤大東溝海軍陣亡各員折》中為其表功,說:“……而鄧世昌、劉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沒者也”。清廷還賜給鄧母一塊用1.5公斤黃金制成的“教子有方”大匾,撥給鄧家白銀1
0
0
唐中宗李顯(656年-710年),原名李哲,唐朝第四位皇帝,唐高宗李治第七子,武則天第三子,684年至684年、705年至710年兩度在位。
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后,被立為皇太子。弘道元年(683年)即皇帝位,皇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。光宅元年(684年),被廢為廬陵王先后遷于均州、房州等地。圣歷二年(699年)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。神龍元年(705年)復位。
中宗在位期間,恢復唐朝舊制,免除租賦,設十道巡察使,置修文館學士,發(fā)展與吐蕃的經(jīng)濟、文化交往,實行和親政策,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,保證了邊疆地區(qū)的穩(wěn)定。
唐中宗前后兩次當政,共在位五年半,公元710年去世,終年55歲,謚號大和大圣大
0
0
衛(wèi)青(?—前106年),字仲卿,河東平陽(今山西臨汾市)人。西漢時期名將,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(wèi)子夫的弟弟,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,封長平侯。
衛(wèi)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,揭開漢匈戰(zhàn)爭反敗為勝的序幕,曾七戰(zhàn)七捷,收復河朔、河套地區(qū),擊破單于,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。衛(wèi)青善于以戰(zhàn)養(yǎng)戰(zhàn),用兵敢于深入 ,為將號令嚴明,對將士愛護有恩,對同僚大度有禮,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。
元封五年衛(wèi)青逝世,起冢如廬山,葬于茂陵東北1000米處,謚號為“烈”
2
8
商湯(約公元前1670年—公元前1587年),即成湯,子姓,名履,又名天乙(殷墟甲骨文稱成、唐、大乙,宗周甲骨與西周金文稱成唐),河南商丘人[1-2] ,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,主癸之子,商朝開國君主。
商湯原是夏朝方國商國的君主,在伊尹、仲虺等人的輔助下陸續(xù)滅掉鄰近的葛國[3] (今河南商丘寧陵)以及夏朝的方國韋(今河南滑縣,即后來大彭)、顧(在今河南范縣)、昆吾(在今河南許昌)等,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,成為當時的強國,而后作《湯誓》,與桀大戰(zhàn)于鳴條(今河南封丘東),最終滅夏。經(jīng)過三千諸侯大會,湯被推舉為天子,定都亳(今河南商丘谷熟鎮(zhèn)西南)[3-4] ,定國號為“商”,成為商朝的開國君主。[
0
0